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夜晚的闲适场景,展现了文人之间的诗意互动。
前两句写环境:安静的院落仿佛与尘世隔绝,傍晚的天空中泛起微微凉意。这里用"尘境"暗示世俗的喧嚣,与静院形成对比。
中间四句写人情往来:朋友温内翰寄来的诗写得俊朗飘逸,字里行间充满真挚情谊。诗人用"鹤梦"形容高雅的情怀被风声惊扰,"花神"的意象则通过月光传递,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想象:料想朋友此刻正随意地坐着(箕踞是古人一种放松的坐姿),因为环境太清幽反而睡不着。这里"清极"二字既指环境的清净,也暗指心境的澄明。
全诗通过"静院"、"微凉"、"鹤梦"、"花神"等意象,营造出淡雅脱俗的意境,展现了古代文人以诗会友、追求精神共鸣的生活情趣。最妙的是结尾的"清极不成眠",把高雅的情趣写得生动有趣,让人会心一笑。
潘希曾
潘希曾,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因灾异奏陈八事,指斥近幸。出核湖广、贵州军储还,不赂刘瑾,刘瑾大怒,矫诏廷杖除名。刘瑾伏诛,起迁吏科右给事中。嘉靖中历太仆卿,伏阙争大礼。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筑长堤四十余里,期年而成。历兵部左右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初四日卒于官,年五十七。赠兵部尚书。有《竹简集》及《奏议》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