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及时瑞雪带来的喜悦,展现了官民同乐的和谐画面。
前两句写景:冬云密布,瑞雪如期而至,仿佛应验了人们的祈祷,整个洛阳城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同云"指均匀的云层,"符丘祷"暗指这场雪像是回应了在丘陵地带举行的求雪仪式。
中间四句写雪的意义:农民们知道这场雪预示着来年春耕的好兆头,寒冷的天气也正好符合腊月(农历十二月)前的时令特点。诗人谦虚地说自己还没写出像《三英赋》那样的佳作,但先迫不及待用普通纸张写下这首包含"六义"(指《诗经》的六种表现手法)的诗篇。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贤明的官员与百姓共享这份喜悦,普通民众不再有抱怨叹息。这里通过对比"贤者"与"下民"的不同身份,突出官民同乐的美好景象。
全诗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通过描写一场瑞雪,既赞美了自然的神奇,又歌颂了官民和谐的社会氛围。诗人没有刻意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用平实的语言记录生活细节,让读者感受到那个冬日里温暖的人情味。
文彦博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