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霾登吹台(戊辰)

清角腾喧上吹台,怆然忧旱复忧霾。
风沙捲地来河朔,春气随云去汴淮。
岂有邹枚閒赋雪,更无李杜共登阶⑴。
步兵不念蓬池近,西望苏门自咏怀。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一个风沙漫天的日子登上吹台(古代观景台)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开头两句说:凄凉的号角声从吹台上传来,让人既为干旱发愁,又为风沙天气担忧。这里用"清角"(古代军中乐器)的声音渲染出悲凉氛围,暗示社会不太平。

中间四句写景:狂风卷着黄沙从北方扑来,春天的气息却随着云彩飘向南方。这里用"河朔"(华北)、"汴淮"(河南江淮)两个地名形成对比,突出北方恶劣环境。作者感叹:如今哪有邹阳、枚乘这样的文人雅士来赏雪作诗?更没有李白、杜甫这样的好友一起登高谈笑了。这里用典故表达对文化衰落的惋惜。

最后两句借古抒怀:像阮籍(步兵校尉)这样的名士,如今也不在蓬池(象征清净之地)附近活动了,我只能像他当年遥望苏门山那样,独自抒发情怀。这里用阮籍的典故,表达自己孤独忧愤的心情。

全诗通过"风霾"这个恶劣天气,隐喻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作者将自然景象、历史典故和个人情感巧妙融合,既有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也有对文化衰落的痛心,更有作为知识分子无处施展抱负的苦闷。诗中"忧旱复忧霾"的"双忧",正是古代文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精神的生动体现。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