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被遗忘的古墓,通过荒凉的景象引发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
前四句用白描手法刻画古墓的破败:墓主早已离世多年,只剩路边一座矮小的荒坟。傍晚野鸟的哀鸣、倒塌的石兽雕像,都渲染出孤寂凄凉的氛围。
后四句是诗人的感慨:像张良、陈平这样的谋士,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功臣,他们的功业如今又在哪里呢?都是偶然的际遇罢了。想追问墓主的身份,却只找到残缺的碑文,更添悲凉。
全诗通过一个具体场景,表达了"时间会抹平一切"的哲理。再辉煌的人生最终都会归于尘土,连记载历史的石碑也会风化消失。这种对历史虚无的感叹,配合萧瑟的景物描写,形成强烈的感染力,让读者自然产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