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寝

闲坐更已深,就寝夜尚永。
展转不成寐,却把前事省。
奠枕时昏昏,拥衾还耿耿。
西窗明月中,数叶芭蕉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失眠的夜晚,诗人从闲坐、躺下到辗转反侧的全过程,充满生活化的画面感。

前两句交代时间背景:诗人闲坐时发现夜已深,躺下后却感觉夜晚格外漫长。"更已深"和"夜尚永"形成对比,突显了失眠者对时间的敏感。中间四句用"展转""奠枕""拥衾"三个动作,像连环画般展现睡不着的状态:翻来覆去时回忆涌上心头,靠着枕头昏昏沉沉,裹着被子却愈发清醒。这些细节让人感同身受。

最妙的是结尾:诗人突然注意到西窗外的月光,照出几片芭蕉叶的影子。这个意外发现让整首诗豁然开朗——原来失眠的焦躁,最终被自然的美景抚平了。芭蕉影的"数叶"描写尤其精准,既说明月光明亮足以看清叶片,又暗示诗人终于静下心来细数叶片,烦躁情绪随之消散。

全诗就像用手机拍摄的vlog:从深夜独坐的镜头,到床上翻来覆去的特写,最后定格在月光下的芭蕉剪影。没有华丽辞藻,却用真实的失眠体验和意外的治愈瞬间,道出了现代人同样会遇到的"深夜emo后被自然治愈"的心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