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松平

竹港晨露白,石门秋气寒。
湍流落涧壑,细路深茅菅。
江平白石出,竟日沿清湾。
四顾不见人,山鸟时閒关。
苍崖入地底,烟霭青漫漫。
力尽不能过,却坐空长叹。
青天白云间,可望不可攀。
虚名竟何得,行路乃尔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行的画面,充满了自然之美和人生感慨。

开头四句像一组镜头:清晨竹港沾着露水泛白,石门一带秋意寒凉。湍急的溪流跌入深谷,茅草丛生的小路蜿蜒向深处。这里用"晨露白""秋气寒"直接调动读者的感官,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清晨的凉意。

中间部分展开行走体验:江水退去露出白石,诗人整天沿着清澈的河湾行走。环顾四周不见人影,只有山鸟偶尔的鸣叫打破寂静。这里"竟日"二字暗示行走时间之长,"不见人"则突出环境的幽静。

随后景象变得宏大:青黑色山崖仿佛插入地底,雾气弥漫如同青色帷幕。走到这里力气耗尽无法继续,只能坐下长叹。这个转折很真实——再美的风景,当人筋疲力尽时也会变成阻碍。

最后四句是感悟:抬头看见青天白云近在眼前,却始终无法触及。诗人由此想到:虚名就像这白云一样抓不住,而人生之路的艰难,正如此刻的山行。把"行路难"的体验升华到人生层面,道出追求理想过程中的普遍困境。

全诗妙在将具体旅程与抽象人生完美结合。每一处景物描写都服务于"行路难"的主题,疲惫时的叹息自然引发出对人生的思考。诗中"可望不可攀"的意象,精准捕捉了人类永恒的追求与遗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