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留辞 其二

朝鸣铜鼓伏波祠,大汉儿孙实在兹。
一任金标埋没尽,马人终古识华夷。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民族气节和文化认同的坚守。

前两句“朝鸣铜鼓伏波祠,大汉儿孙实在兹”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清晨时分,铜鼓在伏波祠前敲响,象征着大汉子孙的精神依然在这里延续。“伏波祠”可能指纪念汉代名将马援的祠堂,暗示着对英雄祖先的敬仰。诗人通过“大汉儿孙”强调血脉传承和文化认同,表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精神始终存在。

后两句“一任金标埋没尽,马人终古识华夷”则进一步深化主题。“金标”可能指象征权力或财富的标记,诗人说即使这些外在的东西被埋没、消失,但“马人”(可能指某个族群或泛指坚守信念的人)永远能够分辨“华夷”——即坚守中华文化的正统,不被外来的异质文化所混淆。

整首诗的核心在于歌颂一种不屈的民族精神和对文化根源的坚守。诗人用铜鼓、祠堂等意象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同时以“金标埋没”对比“识华夷”的永恒,强调精神比物质更长久。语言直白却充满力量,容易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