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陈说岩先生命题王石谷画午亭山村图

太行绵亘北州野,处处峰峦聚奔马。
腾骧磊落万不同,一一远自青天下。
神灵窟宅夸雄尊,西边王屋东苏门。
纵横顾盼韩魏赵,卫中山数百郡空。
青未了,烟光繁。
我公结庐王屋边,太行元气纷纠蟠。
千室鳞鳞入云雾,尘中不辨桃花源。
绿野裴中立,东山谢安石。
白头趋起为苍生,留著烟岚围故宅。
纶扉赐沐时清闲,幅巾鞶带思家山。
乌木山人黄鹤手,为写云峦缥缈间。
青山一重溪一转,山势半舒云半卷。
遥天漠漠风雨来,苍翠浮空没层巘。
斯须彩晕山前生,乱铺锦绣林壑明。
驿梅官柳傍前路,溪桥野店行人行。
行人路转前山曲,侧峰横岭看不足。
桥柏杉篁一径通,人家散满千花谷。
谷口人家经几年,晋时耕种秦时田。
渔郎舟子偶一到,竟疑此地皆神仙。
神仙爱山不住山,青云鸣玉趋真班。
自来力牧风后乃仙伯,岂有山泽之癯能活国。
君不见我公身侍玉皇香案四十秋,素心日向林泉游。
出山更复携山出,五岳真形随杖头。
腐儒不办经纶事,祇是未谙山水意。
岂如真儒江湖魏阙藏胸襟,天然林壑无招寻。
松泉百道交清音,慷慨写之《梁父吟》。
出和虞舜薰风琴,勋名如山力所任。
我心无时无山林,王屋高高丹水深。
吁嗟乎方知古来伯仲伊吕者,一生皆是巢由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太行山的壮丽景色,同时借景抒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国情怀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篇用奔马比喻太行山的峰峦,形象地展现了山脉的雄伟气势。诗人通过"神灵窟宅""雄尊"等词,强调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接着笔锋一转,描写"我公"(可能指陈说岩)在王屋山边建屋隐居的场景,云雾缭绕中宛如世外桃源。

诗中用绿野裴度、东山谢安两位历史名臣的典故,暗示隐士也可能为苍生出山。这里体现了诗人对"出世"与"入世"矛盾的思考:真正的贤者既能享受山林之乐,又能心系天下。

后半部分细腻描绘了山村生活:溪流转折,山势舒展,风雨来时苍翠的山色若隐若现。村民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仿佛晋朝遗民,连渔夫都误以为这里是仙境。但诗人笔锋又一转,指出真正的神仙(贤者)不会永远隐居,而是会出来为国效力。

最后诗人提出深刻见解:腐儒不懂治国之道,是因为不理解山水真意;而真正的贤者既能心怀天下,又能保持山林志趣。就像舜帝弹奏《南风歌》治国一样,建立功业与保持隐逸之心并不矛盾。

全诗通过雄奇的自然景观与恬淡的田园生活对比,表达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理想,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在仕隐之间的智慧抉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