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江西诗。正德己卯年,奉敕往福建处叛军。至丰城,遭宸濠之变,趋还吉安,集兵平之。八月,升副都御史,巡按江西作)
尽说庐山若个奇,当时图画亦堪疑。
九江风浪非前日,五老烟云岂定期?
眼惯不妨层壁险,足蜷须著短筇随。
香炉瀑布微如线,欲决天河泻上池。
九江风浪非前日,五老烟云岂定期?
眼惯不妨层壁险,足蜷须著短筇随。
香炉瀑布微如线,欲决天河泻上池。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描绘庐山景色并融入个人经历的诗词。让我们逐句分析:
1. “尽说庐山若个奇”:开始人们都在谈论庐山的奇妙,这是一个普遍的认知,庐山因其壮丽的自然风光被广大人民赞美。
2. “当时图画亦堪疑”:但当我亲眼看到庐山的景色,却发现它比我预想的还要美,甚至超过了画中的描绘。这里的“堪疑”表达了一种惊艳的感觉,说明实际景色比画中的更为壮观。
3. “九江风浪非前日”:接下来的句子转向作者的个人经历。作者提到了九江的风浪,暗示他在江西遭遇了一些困难和挑战。这里的“非前日”意味着这些困难是近期发生的,不是过去的旧事。
4. “五老烟云岂定期”:五老峰是庐山的一个著名景点,其烟云缭绕的景象变幻莫测,无法预测。这里借用五老峰的烟云来比喻人生中的不可预测性和变化无常。
5. “眼惯不妨层壁险”:尽管生活中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作者已经习惯并接受了这种生活的现实。他不害怕前方的险阻,愿意面对并克服这些困难。
6. “足蜷须著短筇随”:这里的“足蜷”可能表示作者在行走中的艰辛或疲惫,而“短筇”则是拐杖的意思。尽管遇到困难,作者依然坚定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前行。
7. “香炉瀑布微如线”:香炉峰是庐山的另一个著名景点,其瀑布壮丽非凡。但在这里,作者描述瀑布像细线一样微小,可能是因为作者从远处观看,或者是因为天气、季节等原因导致瀑布的水量较小。
8. “欲决天河泻上池”:尽管瀑布现在看起来很微小,但作者相信它的潜力是巨大的。就像天河一样,随时可能倾泻而下,再次展现出其壮丽的景象。这里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美丽景色和作者的个人经历。通过诗歌,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即使面临困难和挑战,也依然坚定地前行。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