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挽词三首(康定元年) 其一

始见行春旆,俄闻引葬箫。
笑言犹在耳,魂魄遂难招。
天象奎星暗,辞林玉树凋。
朔风吹霰雪,铭旐共飘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欧阳修为悼念谢绛(谢公)而写的挽词。全诗通过今昔对比和自然景象的烘托,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

首联"始见行春旆,俄闻引葬箫"用时间上的强烈对比,展现人生无常:刚刚还看到谢公在春天出行的仪仗,转眼就听到了送葬的箫声。这种骤变凸显了死亡的突然性。

颔联"笑言犹在耳,魂魄遂难招"进一步强化这种感受:逝者生前的谈笑声仿佛还在耳边,但人已阴阳两隔。这种记忆与现实的反差令人痛心。

颈联"天象奎星暗,辞林玉树凋"用天象和植物的变化来象征谢公的离世。奎星(主文运)暗淡,文坛的玉树凋零,暗示谢公作为文坛大家的离去是文化界的重大损失。

尾联"朔风吹霰雪,铭旐共飘飘"以风雪中飘摇的铭旌(写有死者姓名的旗幡)作结,寒冷的自然景象与哀伤的情绪相互映衬,使全诗的悲凉氛围达到高潮。

全诗语言质朴却情感深沉,通过今昔对比、天象象征和景物烘托,将对逝者的怀念、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平实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让读者真切感受到那份失去挚友的悲痛。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