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遂閒堂赵松雪画图
阶下偃松亦太奇,就地蟠拿助清啸。
今日堂中作画看,吴兴妙手写生难。
更画柴桑老处士,归来独抚恣盘桓。
堂上主人柴桑客,官职不同性情一。
归欤久自称卧松,取意何期画中得。
我来堂上樽酒同,海涛髣髴闻天风。
不须放笔为直干,且看随地蟠苍龙。
痛饮看图还一笑,笑问堂中卧松老。
鸥波笔墨北平姿,毕竟精神是谁好。
卧松捧腹当我前,松画两皆无间然。
画松早写真松意,真松还仗画松传。
我对画松更长喟,松画非一亦非二。
与其蓦直触风雷,何如蠖屈留天地。
此道由来应不穷,南华之妙惟环中。
君不见修干多裁作梁栋,丹黄反作山中梦。
愿君看画更怀真,休伤材大难为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对一幅画作的欣赏和感慨,以及对画中人物和作者自身的思考。让我们逐句来分析这首诗。
首句,“忆昔驱车北平道,停车特谒夷齐庙。”作者回忆自己曾经驱车前往北平道,途中特意拜访了夷齐庙。这里的“夷齐庙”可能是为了纪念古代贤士夷齐而建,展现了作者对古代贤人的仰慕和崇拜。接下来,“阶下偃松亦太奇,就地蟠拿助清啸。”描绘了寺庙台阶下的松树奇特壮观,它们的姿态仿佛在助阵清风发出呼啸的声音。
紧接着,“今日堂中作画看,吴兴妙手写生难。”作者转向眼前的画作,感叹画中的景色和技艺的精湛。画中描绘的可能就是那位被称为吴兴的画家笔下难以捕捉的生动景象。画面中的主角是“柴桑老处士”,他归来后独自在画中徘徊,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
接下来的句子描述了堂上的主人与画中的“柴桑客”虽然官职不同,但性情相投。作者认为堂上的主人就像是画中的那位卧松,两者在精神上有相似之处。作者自己也融入了这个场景,“我来堂上樽酒同,海涛髣髴闻天风。”作者与堂上的主人一同饮酒,仿佛能听见海涛的声音,感受到天风的吹拂。
然后,作者通过对比画中的松树与真实的松树,表达了对画作的欣赏。“痛饮看图还一笑”,作者一边欣赏画作一边饮酒,然后笑着问堂中的卧松和画中的松树哪一个更好。作者认为两者的魅力都在于展现出了松树的精神。接下来,“我对画松更长喟”,作者对着画中的松树深深叹息,认为画中的松树既表现了真实松树的特点,又超越了真实的松树。这里的松树不仅仅是自然景物,更是人格精神的象征。
最后,“与其蓦直触风雷,何如蠖屈留天地。”作者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与其在困境中挣扎,不如像画中的松树那样蠖屈留天地,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结尾部分强调了画的魅力以及对于真材的理解和运用。即使是大材也难以被用来发挥作用,但人们应该关注画作背后的真实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作者对一幅画作的欣赏和对画中人物以及自身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和人格精神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对真实精神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