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同缪天自再过柯翰周园亭

压水藤墙欹石坞。
犹记霜深,短棹经过处。
独木小桥秋叶舞,倦红不扫门前路。
胜侣重携穿竹语。
添结茅亭,心许沙鸥住。
日暝澄烟吹不去,夜凉滴作高梧露。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与友人重游故地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淡淡的怀旧与闲适之情。

上阕(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藤蔓爬满石墙的旧园子,歪斜的石坞,让人想起当年深秋乘小船经过的场景。独木桥边秋叶飞舞,门前落满红叶也无人打扫——这些画面既展现园子的幽静荒芜,又暗示主人随性自然的生活态度。

下阕(后四句)转入当下:与志趣相投的朋友("胜侣")携手重游,穿过竹林细语交谈。新建的茅草亭子仿佛在邀请沙鸥同住,暮色中炊烟袅袅不散,夜露从梧桐叶上滴落。这里用沙鸥象征隐逸生活,用"澄烟""高梧露"营造出清幽意境,透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全词妙在"以景藏情":通篇写景却处处含情。通过藤墙、秋叶、茅亭、夜露等意象的层层渲染,将旧地重游的亲切感、与友人相处的愉悦、以及对闲适生活的眷恋,都融化在静谧的秋景之中。特别是结尾"夜凉滴作高梧露",以声音衬寂静,以微凉显深情,给人余韵悠长之感。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