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出城踏春时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透露出淡淡的惆怅和无奈。
开头两句写刚出城时看到的景象:风光已老,草色苍茫,柳色深绿。这里用"风光老"暗示春天即将过去,带着一丝惋惜。草和柳的颜色都显得深沉,不像初春时那样鲜嫩,给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
中间四句写远处的春景和诗人的行为。远处的树木笼罩在轻烟中,春天的气息若有若无;阳光被阴云遮挡,显得沉闷。但诗人并没有因此扫兴,依然兴致勃勃地在曲折的郊野小路上漫步,随意地喝着美酒。这里"未厌"和"何妨"两个词,表现出诗人随性洒脱的一面。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自己骑着瘦马、穿着普通衣衫,这一生都辜负了向往自然的本心。这里的"野人心"指的是向往自由、亲近自然的赤子之心。诗人似乎在感叹自己虽然喜爱自然,却始终被世俗所束缚,无法真正过上向往的生活。
整首诗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暮春时节的景象,通过对外在景物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对自由的向往。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时光流逝、美景将逝,却依然保持洒脱,同时又带着些许遗憾的复杂心境,很容易引起现代人的共鸣——我们何尝不是常常在忙碌中,错过了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事物呢?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