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枕疾 其三

病叟茅亭卧,顽童竹杖随。
半人嘲凿齿,一足笑虞夔。
梦境虚传蝶,支床底用龟。
古方浑不效,无乃伪轩岐。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幽默自嘲的笔调,描绘了一位病中老者的生活片段,展现了面对疾病时的豁达心态。

前两句像镜头特写:生病的老人躺在茅草亭里休息,身边跟着个淘气的小孩拄着竹杖玩耍。这里"顽童"可能是真实的小童,也可能是老人对自己老顽童性格的暗喻。

中间四句用了两个历史典故来自嘲:晋朝的凿齿因牙齿缺陷被人嘲笑,舜的乐官夔虽然只有一条腿但精通音乐。老人把自己比作这些身体有缺陷的古人,说自己的病态像他们一样可笑。接着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说自己的梦境虚幻不实;又用神龟支床的传说,暗示自己卧病在床的无奈。

最后两句吐槽:古代传下来的药方都不见效,莫非传说中的神医都是假的?这种带着苦笑的反问,把病痛带来的烦躁转化为一种黑色幽默。

全诗妙在把沉重的病痛写得举重若轻,用自嘲化解苦闷,用典故增添趣味。老人虽然身体不适,但精神世界依然活泼,这种苦中作乐的生活态度特别打动人。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