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为一位名叫息寮王教授所写的挽词,通过描述这位教授的一生,表达了对其的悼念与怀念之情。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看看它背后的故事。
首句“黄鹤山前蜕骨仙,饱餐玉蕊漱珠泉。”这里将息寮王教授比作仙人,形象地描绘了他像仙人般飘逸超然的生活。这里的“黄鹤山”指的是一个神奇美好的地方,而“玉蕊”和“珠泉”则是用来形容这个地方环境的优美和食物的珍贵。这句诗让我们感受到这位教授的生活是多么的纯净和美好。
接下来,“酒酣拓戟老工部,官冷无毡贫郑虔。”这里的“老工部”指的是唐朝诗人杜甫,“郑虔”则代表了唐朝诗人杜甫的好友,两人都是有名的文人。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这位教授喜欢饮酒作乐,和他的文人朋友们关系密切。尽管官职不大,生活也并不富裕,但他活得自在,这种精神状态令人钦佩。
第三句“四海风埃方坱莽,一生岐路几迍邅。”这句诗描述了教授一生的坎坷历程。这里,“四海风埃”象征着人生的艰难险阻,“坱莽”意味着广阔无垠但充满了挑战。而“一生岐路几迍邅”则表明了教授在人生道路上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
最后一句“公今得向扬州死,况复悬车过八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教授离世的痛惜之情。教授去世时已经年老体衰,即使这样,他还能够享受到扬州的美景和宁静,可以安详地离开人世,这让人感到是一种安慰。并且,这一句还暗示了教授可能在扬州度过了晚年生活,并且离世前已经不再担任公职,像郑虔一样过着闲适的生活。
整首诗深情地表达了对教授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也描绘了教授的一生。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诗人让我们感受到教授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
俞德邻
俞德邻(1232~1293)字宗大,自号太玉山人,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