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啼序
斜阳尚凝旧陇,待长林共暝。
晚烟起、飞罥空枝,逐风飘漾难定。
正相念、天云深处,征鸿又报秋归讯。
乱山前,雾色苍茫,火霞初褪。
蔓草萧疏,暮景淡晦,绕孤坟寂静。
月初上、乍绽银辉,寒光流泻荒径。
漠空原来、风鸣古柳,藓泥罅、哀蛩凄紧。
漱青苔,溪水涓涓,伴伊清冷。
当时少小,却解相怜,也万端绮境。
记并坐、溪头闲话,共濯沦漪,素手扶肩,垂鬟拂颈。
寒泉浸缭,雪趺霜踝,芳心绰皪腮生晕,道天边、月也和侬病。
相携涉水,还将憨笑央人,苔泥滑处扶稳。
秋还依旧,月更如昨,正那寻倩影。
最苦是、晓窗孤坐,旧梦都荒,客馆凄清,泪眸长醒。
飘零湖海,难蠲幽怨,温存谁寄相忆语,画腮痕、羞向人前揾。
泉台千遍呼君,但愿相忘,漫牵旧恨。
晚烟起、飞罥空枝,逐风飘漾难定。
正相念、天云深处,征鸿又报秋归讯。
乱山前,雾色苍茫,火霞初褪。
蔓草萧疏,暮景淡晦,绕孤坟寂静。
月初上、乍绽银辉,寒光流泻荒径。
漠空原来、风鸣古柳,藓泥罅、哀蛩凄紧。
漱青苔,溪水涓涓,伴伊清冷。
当时少小,却解相怜,也万端绮境。
记并坐、溪头闲话,共濯沦漪,素手扶肩,垂鬟拂颈。
寒泉浸缭,雪趺霜踝,芳心绰皪腮生晕,道天边、月也和侬病。
相携涉水,还将憨笑央人,苔泥滑处扶稳。
秋还依旧,月更如昨,正那寻倩影。
最苦是、晓窗孤坐,旧梦都荒,客馆凄清,泪眸长醒。
飘零湖海,难蠲幽怨,温存谁寄相忆语,画腮痕、羞向人前揾。
泉台千遍呼君,但愿相忘,漫牵旧恨。
现代解析
这首《莺啼序》是一首深情悼念亡人的长调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回忆对比,表达了刻骨的思念之情。全词可以分成四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段(斜阳到火霞初褪)描绘黄昏时分的苍凉景象。夕阳挂在旧日山陇上,树林渐渐暗下来,风中飘荡的枯枝、南飞的秋雁、苍茫的雾色,这些萧瑟的景物都在暗示:又是一年秋天到来,而思念的人却永远不在了。
第二段(蔓草到伴伊清冷)镜头转向孤坟场景。杂草丛生的坟前,月亮刚刚升起,寒光洒在荒凉的小路上。风吹古柳、蟋蟀哀鸣、溪水冲刷青苔的声音,这些细节让环境显得格外凄冷,仿佛连自然都在陪作者一起哀悼。
第三段(当时到苔泥滑处扶稳)是全文最动人的回忆片段。作者想起年少时与爱人溪边嬉戏的场景:两人并肩坐在水边说话,姑娘的秀发拂过他的脖颈,他们一起赤脚踩进冰凉溪水,姑娘害羞地说月亮也和她一样害着相思病。过溪时她撒娇要人搀扶的娇憨模样,此刻回忆起来格外鲜活。
最后一段(秋还依旧到漫牵旧恨)回到现实。秋月依然如旧,但爱人已逝。现在作者独自在客栈醒来,泪水打湿面颊也不敢让人看见。他对着黄泉千万次呼唤爱人,却又矛盾地希望对方能忘记自己、别再牵挂这段带来痛苦的回忆。这种"希望你记得我又怕你伤心"的矛盾心理,把思念推到了极致。
全词最打动人心的,是把巨大的悲痛藏在日常细节里:溪水中的脚踝、扶肩时的发丝、过溪时的撒娇,这些具体而微的回忆比直白的哭诉更有冲击力。作者用秋天所有景物——斜阳、飞鸿、荒草、冷月、蟋蟀、溪水——组成一张思念的网,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万物都在提醒我想起你"的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