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挽诗用平实的比喻赞美逝者龚淡人的品德和人生,同时表达对命运不公的痛心。
上联通过两个历史典故来刻画逝者的为人:
1. "信陵君"是战国时期礼贤下士的典范,说明逝者像他一样重视情义、乐于助人
2. "陈元龙"是三国时期豪爽的将领,体现逝者豪迈洒脱的性格
后两句说他一辈子都在帮助他人,连最困苦的人都为他流泪,可见其善良。
下联用对比手法突显逝者的家庭:
1. 把他妻子比作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历史上有名的贤母),说明妻子贤惠
2. 却感叹他的孩子不像三国刘表的儿子们那么愚笨(实际是反话,暗示孩子很优秀)
最后两句说他们家四代都是清官良吏,这样的好人却离世,质问老天为何如此不公。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两点:
1. 用普通人熟悉的历史人物作比,让读者立刻能想象逝者的品格
2. 在赞美中暗含愤懑,特别是最后"天道无知"的质问,把对好人不长命的痛心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种用典贴切、情感真挚的挽诗,既保存了对逝者的记忆,也让后人感受到中国传统中"好人应得好报"的朴素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