赈涟杂咏

秋来一雨动经旬,水灌城闉浪拍津。桥外绿波平雁齿,屋边碧涨蹙鱼鳞。

室庐半作河中沚,禾稼全成水上蘋。太息催科诸长吏,还将租赋病灾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持续多日的秋雨引发的严重水灾,以及灾民在官府催税下的悲惨处境。

前四句用生动的画面感展现洪水肆虐的场景:连绵秋雨让护城河的水漫过桥面("桥外绿波平雁齿"指桥面石阶被淹没),积水在屋檐下形成鱼鳞般的波纹("蹙鱼鳞"形容水波纹理)。这里用"雁齿"比喻桥阶,"鱼鳞"比喻水纹,既形象又带着残酷的美感。

五六句直击灾情核心:百姓房屋变成河中小岛("河中沚"),庄稼全泡在水里像浮萍("水上蘋")。这两组对比特别扎心——本该给人安全感的家成了孤岛,赖以生存的庄稼变得毫无价值。

最后两句笔锋转向官府,用"太息"(深深叹息)带出愤怒:灾民已经家破田毁,官吏却还在催缴赋税。"病灾民"三个字力透纸背——这些官员不是在救灾,而是在给灾民"雪上加霜"。

全诗最震撼的是用平静的笔调写残酷现实:前六句像纪录片镜头般冷静记录灾情,最后两句突然揭开官僚系统的冷酷,让读者自己体会其中的荒谬与愤怒。这种"用美景写悲剧"的手法,比直接哭喊更有冲击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