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回忆自己两次登山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自由的情怀。
前四句是回忆对比:作者说多年前登过少室山(嵩山的一部分),当时站在山顶感觉自己能俯瞰整个北方大地。十多年后的今天,他又来到庐山游玩。这里通过两次登山的对比,暗示作者对山水的持久热爱。
中间四句描写庐山的气势:庐山作为南方名山,盘踞在长江边。远在百里之外就能看见,山势高耸仿佛和云彩一起飘浮。这里用"与云俱浮"的生动比喻,让读者感受到庐山那种云雾缭绕、若隐若现的仙境美感。
最后四句写登山体验:作者说现在还没看清著名的五老峰(庐山景点),但已经怀着寻仙的心情深入山中探索。明天要拄着碧玉般的手杖,飞上最高的山峰。这里的"飞上"不是真的飞,而是形容登山时那种自由畅快、飘飘欲仙的感觉。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对自然的亲近感:作者不是客观描写风景,而是把自己登山时的兴奋、探索的期待都写出来了。特别是最后说要"飞上高峰",把登山写成了一件特别快乐的事,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想要拥抱自然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