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骊歌十章送徐侯戢斋赴召入都 其九

功在将来未易名,九重今已彻贤声。龙蛇劣笔何堪似,碑字因君满帝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关于送别友人徐侯戢斋赴京任职的情景,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期待。

第一句"功在将来未易名",意思是徐侯戢斋的功绩虽然还未完全显现,但未来的成就将使他闻名。这里“未易名”指的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名声。

第二句"九重今已彻贤声",这里“九重”指的是朝廷或中央,意思是说在朝廷中,已经传遍了他的贤才佳名。这里的“彻”有传播、传开之意。

第三句"龙蛇劣笔何堪似,碑字因君满帝城",用比喻的手法,将徐侯的才华比作龙蛇般的出色,即便是最差的笔墨也难以描述他的风范。最后一句“碑字因君满帝城”则是说,因为他的存在,京城的碑文上都写满了与他相关的描述和赞美。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象征,赞美了徐侯戢斋的才华和品德,并表达了对他赴任京城的期待和美好祝愿。

陈恭尹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