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长白题画不如楼

高楼百尺倚嵯峨,宾客曾经此地过。
云拥万山开岳麓,天交一水绕牂牁。
岚光自觉当檐满,秋色偏能入槛多。
不是柳州曾易播,谁留胜迹在岩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雄伟的高楼及其周围的壮丽景色,同时暗含了历史人物的故事。全诗语言生动,画面感极强。

首联"高楼百尺倚嵯峨,宾客曾经此地过"直接点题,写这座高楼依山而建,曾经有宾客来访。"百尺"形容楼高,"嵯峨"形容山势险峻,一开篇就营造出壮阔的气势。

中间两联是写景的精华:
"云拥万山开岳麓"写云雾缭绕群山,在岳麓山方向豁然开朗;
"天交一水绕牂牁"写天空与江水在牂牁(古代河流名)交汇,形成山水相绕的美景。
"岚光自觉当檐满"说山间的雾气自然弥漫到屋檐下;
"秋色偏能入槛多"则写秋色仿佛主动涌入栏杆。这两联用拟人手法,让云雾、秋色都有了生命,主动与高楼互动,画面生动有趣。

尾联"不是柳州曾易播,谁留胜迹在岩阿"用典,提到唐代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曾被贬播州(今贵州遵义)的典故。意思是说:如果不是柳宗元这样的名人曾经来过,谁会在这山间留下如此名胜呢?既赞美了风景,又暗含对历史人物的追忆。

全诗通过描绘高楼与山水交融的壮美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透露出对历史文化的敬仰。诗中"云拥""天交""岚光""秋色"等意象组合,构成了一幅气韵生动的山水画卷,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