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美人所制杨妃舌用海汁捣糖霜里玫瑰瓣为之取其形似也 其二

西施舌好味嫌腥,新剥鸡头肉比馨。
一种妙莲花气息,是曾亲口授心经。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巧妙的比喻和联想,描绘了一种名为"杨妃舌"的精美甜点。全诗围绕"形似"展开,充满生活趣味和想象力。

前两句通过对比突出这道甜点的独特魅力:第一句说"西施舌"(另一种海鲜美食)虽然鲜美但有腥味,第二句说"鸡头肉"(芡实)虽然清香但不如它。通过否定其他美食,反衬出"杨妃舌"的优越。

后两句转入更精妙的联想:把甜点的滋味比作"妙莲花气息",又把品尝过程比作"亲口授心经"的禅意体验。这里把饮食提升到了精神享受的层面,将玫瑰的芬芳、糖霜的甜美与佛教的清净智慧相联系,赋予普通食物超凡脱俗的意境。

全诗最妙处在于:表面写美食,实则通过"杨妃舌"这个载体,把味觉享受、视觉联想和心灵感悟完美融合。用大家熟悉的食物作引子,最终引导读者体会"色即是空"的禅理,展现了古人"生活即修行"的智慧。

孙原湘

孙原湘(1760 ~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