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江两生行示贵筑熊生焕章思南安生𡼓

延江水,流千里。
一生居江头,一生住江尾。
熊生十八貌最癯,自搆竹屋临江居,一室窘乏文丰腴。
安生英英年十九,从宦三年住清口(尊人官江南桃源令),落笔居然学刘柳。
我前持节来衡文,万言日试童子军,惟二子者超伦群。
虽然日课文一篇,不若日读书一卷。
赤文绿字填方寸,激电惊虹注双腕。
嗟余迟草犹勤学,矧复生年甫当冠。
九垓一瞬何难届,尺璧寸阴宁得换。
抉起三霄翮欲全,远行百里程方半。
伫看子笔排风霰,会见余言匪河汉。
君不见蛮中一雨何绵连,延江水流行拍天。
吾曹学术亦如此,努力来看有源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两个住在延江边的年轻人(熊生和安生)的故事,以及作者对他们的勉励。全诗用江水比喻学问,传递"学习要像源头活水一样持续积累"的道理。

第一部分:介绍两位青年(前12句)
- 延江很长,一头一尾住着两个年轻人。熊生18岁,瘦瘦的,住在简陋竹屋里但学问扎实;安生19岁,跟着做官的父亲生活,文笔已经像唐代名家刘禹锡、柳宗元一样好。
- 作者回忆自己当年主持考试时,这两个年轻人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第二部分:学习之道(中间10句)
- 作者提出核心观点:每天写一篇文章不如每天认真读一本书。用"赤文绿字"形容书本知识,用"惊雷闪电"比喻下笔有神,强调要把知识装进心里。
- 以自己为例:我这么大年纪还在勤奋学习,你们年轻人更该努力。用"展翅高飞""长途跋涉"比喻求学之路,现在才走了一半。

第三部分:江水喻学(最后6句)
- 用延江暴雨后河水暴涨的景象,比喻学问积累的效果:平时默默用功,终会像江水一样汹涌澎湃。
- 最后点题:学问就像有源头的活水,鼓励年轻人坚持积累。

诗歌亮点:
1. 比喻生动:把书本比作彩色文字,把文采比作雷电,把学问比作江水,通俗易懂。
2. 反差激励:用"我老了还在学"对比"你们正年轻",更有说服力。
3. 画面感强:暴雨中的延江、竹屋苦读的少年等场景如在眼前。

核心思想:
真正的学问不是速成的,要像江水汇集源头活水那样日日积累。年轻人现在用功读书,将来才能厚积薄发。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