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渡大江时旭日散雾微风作波延伫金焦钟石之奇因思陈隋旧事赋此

江流发牛渚,海日曙龙宫。
浪散千岩雨,帆轻五两风。
天门开白下,地脉限吴中。
遥忆临春恨,飞军有路通。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乘船渡江时的壮丽景色,同时引发对历史的感慨。

前四句写景:长江从牛渚山(今安徽马鞍山)奔流而下,朝阳从东海升起驱散晨雾。浪花拍打江岸岩石,溅起如雨般的水珠,船帆被轻柔的东南风吹动。"五两风"是古代测风工具,这里形容微风正好适合行船。

中间两句写地理形势:长江像天门一样敞开南京城(白下是南京古称),这条大江也是吴地(江南)的自然分界线。用"天门""地脉"的比喻,突显长江的雄伟气势。

最后两句怀古:看到镇江的金山、焦山,想起陈朝和隋朝在此发生的战事。当年隋朝军队就是从这条水路攻破陈朝的都城建康(南京),终结了陈后主在临春阁的奢靡生活。"飞军有路通"暗指看似天险的长江,其实挡不住历史的车轮。

全诗妙在将眼前江景与历史兴亡自然结合,既有"浪散千岩雨"的生动画面,又有"遥忆临春恨"的深沉感慨。通过地理与历史的交织,展现了大江既是自然屏障又是历史见证的双重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