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歌
剑台北望得双峰,巍然耸出青芙蓉。
彼此相依殊回绝,参差并峙何玲珑。
枯藤屈曲蟠其上,仰看体势如虬龙。
径仄岂容樵牧至,石高时见云霞封。
就中瀑布倚空泻,淙淙声应千林松。
游人到此奇绝处,顿令洞目开心胸。
倚树徘徊不能去,泠然暮色无行踪。
青沟此去知不远,禅关未见先闻钟。
彼此相依殊回绝,参差并峙何玲珑。
枯藤屈曲蟠其上,仰看体势如虬龙。
径仄岂容樵牧至,石高时见云霞封。
就中瀑布倚空泻,淙淙声应千林松。
游人到此奇绝处,顿令洞目开心胸。
倚树徘徊不能去,泠然暮色无行踪。
青沟此去知不远,禅关未见先闻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对高耸入云的山峰,以及周围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被大自然震撼的内心感受。
开篇直接点出"双峰"的位置和形态——从剑台北望能看到两座山峰,它们像芙蓉花一样美丽高耸。接着用"相依"和"并峙"两个词,生动表现了这对山峰既相互依靠又各自独立的独特姿态。
诗中用了一系列形象的比喻:枯藤像盘绕的龙,瀑布声与松林共鸣,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特别是"虬龙"的比喻,把藤蔓蜿蜒的姿态描绘得活灵活现。
作者通过"径仄"(小路狭窄)、"石高"(岩石高耸)等描写,暗示这里人迹罕至,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美。"云霞封"三个字更是巧妙,让人联想到云雾缭绕的仙境景象。
最精彩的是后半部分:瀑布声、松涛声在山谷回荡,让游客大开眼界、心旷神怡。天色渐晚时,作者还依依不舍,而远处传来的钟声又为画面增添了禅意。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由近及远,从视觉到听觉,全方位展现了双峰的壮美。作者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自然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读来让人仿佛也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