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集双藤书屋罗两峰曹友梅张水屋合作一图纪事

三人合画议谁始,两峰友梅张风子。
铺将一幅溪藤纸,笔声飒飒风生耳。
一气呵成十五指,烘染如以水济水。
是时木脱秋气高,仿佛满屋生风涛。
瀑布下注势千尺,飞流倒溅茅堂茅。
一株两株树磊砢,三人五人恣游遨。
顿令座客发遐想,栩栩竞欲凌云翱。
呜呼两峰友梅张风子,肝胆一家乃如此。
吾欲合传一篇续画史。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生动记录了三位画家(罗两峰、曹友梅、张水屋)合作绘画的精彩场景,展现了艺术创作的激情与默契。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创作过程(前六句)
用"笔声飒飒风生耳"形容画笔挥动的声响,仿佛能听见风声;"一气呵成十五指"巧妙点出三人十五根手指协同作画的场景;"烘染如以水济水"比喻颜料渲染自然流畅,就像水与水交融般和谐。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画作诞生的过程。

2. 画作效果(中间六句)
通过"秋气高""风涛""瀑布飞溅"等意象,再现了画中气势磅礴的山水景观。"一株两株树磊砢"与"三人五人恣游遨"形成大小对比,既写实又充满想象力。最妙的是"栩栩竞欲凌云翱",连旁观者都仿佛要随画中景物飞升,侧面烘托出画作的感染力。

3. 情感升华(最后四句)
诗人直抒胸臆,赞叹三位画家"肝胆一家"的深厚情谊。最后提出要为他们写合传续写画史,既是对艺术成就的肯定,也暗含对真挚友情的向往。

全诗亮点在于:
- 用声音(笔声)、触感(风生耳)等多维度描写,使静态的绘画过程变得动态可感
- 将绘画技巧(烘染)转化为生活化比喻(以水济水)
- 通过观众反应(遐想、欲翱翔)侧面衬托艺术魅力
- 结尾点明"艺术合作贵在心灵相通"的深层主题

这种描写集体创作的诗篇在古代较少见,它既是一幅生动的艺术创作纪实,也是一曲献给知音默契的赞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