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波
怪天不合生水多,藏匿蛟龙挟风波。寻常聚族如鸡伏,造次凌空变妖魔。
震雷掣电日月昏,倒海移山禽兽尊。得时雨鳖戏高岸,失地松楸泣断魂。
凤毛五色差堪举,骥蹄千里何由奔。神尧当之亦儆予,肯使匪类长儿孙。
吁嗟蠢动自取灭,诛尽杀完觉转拙。明珠珊瑚莫浪求,渊底卧熟泥蟠穴。
密网钜钩乍浮沈,大小骨肉惊吐舌。一自搜索往来频,吞声涕泪几斗血。
藏身百虑目长盱,无聊走险成下愚。扬鬐鼓鬣挥利爪,兴云作雾奋微躯。
岂能敢与天为仇,不过苟延活斯须。崇有山,卑有泉,各得其所应帖然,置膏烈火空熬煎。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界,核心思想是:万物都有自己的位置,强行打破平衡只会带来灾难。
开头用"蛟龙"比喻不安分的力量——平时像温顺的鸡群,一旦得势就兴风作浪,搞得天昏地暗。就像暴雨时乌龟都能爬上高岸得意,而失去土地的树木只能哭泣,说明环境突变会让弱者遭殃,小人得志。
中间用凤凰和千里马比喻真正的人才——羽毛漂亮的凤凰还能勉强起飞,但千里马根本跑不起来,暗示在乱世中,真正有才能的人反而被压制。连圣明的尧帝看到这种乱象都会警惕,说明问题很严重。
后段揭示残酷现实:看似强大的蛟龙(造反者)其实很脆弱,就像海底的明珠珊瑚,被人用渔网钩子一捞就完蛋。它们张牙舞爪不过是为了多活几天,根本不是天的对手。最后点明主旨:高山就该在高处,泉水就该在低处,各安其位才是正道,就像把油脂扔进火里只会白白烧焦,暗示强行改变自然规律必然失败。
全诗妙在把抽象的社会动荡比作具象的"蛟龙闹海",用乌龟爬岸、树木哭泣等画面感十足的对比,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失衡世界的荒诞。最后回归"各得其所"的朴素真理,像一剂清醒药。这种用动物世界隐喻人类社会的写法,既生动又深刻,今天读来依然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