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弩
如何壮夫事,今作儒者欢。
罚郡在僻左,时清政多闲。
戎装命宾侣,作此开愁颜。
吴弩号健捷,仆夫为吾弯。
正⑴侯废已久,画纸为雕盘。
日晕生几重,挂壁何团团。
记筹鼓声急,中的酒量宽。
诚非军旅事,亦有堵墙观。
安得十万枝,长驱过桑乾。
射彼老上庭,夺取燕脂山。
不见一匈奴,直抵瀚海还。
北方尽纳款,献寿天可汗。
吾徒久不武,干禄为饥寒。
所得才升㪷(四库本作斗升禄),龌龊在朝班。
不如执戈士,意气登韩坛。
笑拥白玉妓,醉驰⑵黄金鞍。
郎官一生俸,供尔数月间。
儒将古所重,料兵如转丸。
谁知戴章甫,终老弄辛酸。
偶因儿戏为,痛念边事艰。
临风自慷慨,素发冲儒冠。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射弩活动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古代将领和边疆防卫的向往,以及对当前儒生生活状态的反思。
首句“蹶张见旧史,强弩亦古官”,诗人提到古代有蹶张这一记载,强弩也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这里用以引出对古代射箭技艺的怀念。
“如何壮夫事,今作儒者欢”,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健壮勇士的感慨,反问现在的壮士为何变为读书人,享受儒学带来的安逸生活。
接着“罚郡在僻左,时清政多闲”,说明诗人所在的地区治安良好,政务清闲,这是今人生活的背景。
“戎装命宾侣,作此开愁颜”,诗人穿上戎装,邀请宾客朋友一起射箭,以此来排解内心的忧愁和烦闷。
“吴弩号健捷,仆夫为吾弯”,诗人提到吴地的强弩非常有力,自己请仆人帮忙拉弓,准备射箭。
“正⑴侯废已久,画纸为雕盘”,正侯是指射箭比赛中的裁判,但这种活动已经很久没有举行了,于是诗人便用画纸代替靶子。
“日晕生几重,挂壁何团团”,诗人描述射箭时产生的光影效果,日晕在周围旋绕,靶子挂在墙上显得浑圆。
“记筹鼓声急,中的酒量宽”,表示在射箭过程中,记下比赛的分数,鼓声急促,射中靶心就能获得更多的酒量。
“诚非军旅事,亦有堵墙观”,虽然射箭不是真正的军事活动,但同样可以作为观看的娱乐活动。
“安得十万枝,长驱过桑乾”,诗人想象如果能够得到十万支箭,就能远征到北方边境的桑乾河。
“射彼老上庭,夺取燕脂山”,诗人希望射箭能威慑北方的敌人,夺取燕脂山(象征北方边疆的土地)。
“不见一匈奴,直抵瀚海还”,诗人希望射箭能大败匈奴,直抵瀚海(古代沙漠的代称)。
“北方尽纳款,献寿天可汗”,诗人想象北方的各个部落全部归顺,向天可汗(古代帝王)献上贺寿。
“吾徒久不武,干禄为饥寒”,诗人感叹自己等人长久没有接受军事训练,只是为了糊口而读书。
“所得才升㪷(四库本作斗升禄),龌龊在朝班”,即使得到一点点俸禄,在官场上也感到不自在。
“不如执戈士,意气登韩坛”,诗人认为不如做那些持戈的战士,在战场上意气风发。
“笑拥白玉妓,醉驰⑵黄金鞍”,诗人想象这些战士笑纳美女,醉酒驰骋,显得意气风发。
“郎官一生俸,供尔数月间”,诗人感叹这些战士一生的俸禄,只能供他们享受几个月。
“儒将古所重,料兵如转丸”,诗人认为古代非常重视儒将,料敌如神就像转丸一样简单。
“谁知戴章甫,终老弄辛酸”,诗人感叹自己戴着儒冠,却无法在战场上施展才华,最终只能在书房里叹息。
“偶因儿戏为,痛念边事艰”,诗人感慨自己因为射箭这样的游戏,更加痛心于边疆的艰难局面。
“临风自慷慨,素发冲儒冠”,诗人面对风,感慨万千,白发在风中显得更加显眼,衬托出他内心的无奈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射箭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将领的向往,以及对自己当前儒生生活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边疆局势的关注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