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申清明即事次杜韵同王础尘二首 其二
久无消息岭云东,有药休教为已聋。
北塞坚冰犹在野,南州新草漫连空。
百年饮恨孤儿在,三月伤心万国同。
老泪只应镌楚竹,招魂空自赋江枫。
金陵佳气松楸里,铜柱高标指顾中。
莫向春光怨迟暮,与君同是白头翁。
北塞坚冰犹在野,南州新草漫连空。
百年饮恨孤儿在,三月伤心万国同。
老泪只应镌楚竹,招魂空自赋江枫。
金陵佳气松楸里,铜柱高标指顾中。
莫向春光怨迟暮,与君同是白头翁。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于清明时节,表达了诗人对故国沦亡的沉痛哀思和对人生暮年的感慨。
开头两句写诗人久居岭南,与中原音讯断绝,但即使有治耳聋的药,也不愿服用——暗喻宁愿保持清醒的痛苦,也不愿麻木度日。三四句通过北方冰雪未消、南方春草连天的对比,暗示国家分裂的现状。
"百年饮恨孤儿在"指明朝灭亡的遗恨,"三月伤心万国同"说清明时节的哀思是共通的。诗人想把眼泪刻在竹子上,像屈原写《招魂》那样悼念故国,但终究是徒劳。
后四句转向自我宽慰:金陵的帝王之气犹在松林墓地里,南方的铜柱依然高耸。最后劝解友人(王础尘)不要埋怨春光将逝,因为我们都已是白发老人——在沧桑巨变中,个人迟暮已不足道。
全诗将家国之痛与个人身世之感融为一体,用清明时节的物候变化作衬托,既有沉郁悲怆的历史厚重感,又透露出历经沧桑后的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