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通 其一

飞瀑悬泉百丈,禅枝意树千年。
桥板遥通绝涧,藤萝上合诸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幽静画面,用简单的四句话勾勒出超脱尘世的禅意世界。

前两句"飞瀑悬泉百丈,禅枝意树千年"像两个电影镜头:先是一个从下往上仰拍的瀑布全景,百米高的水帘像银链般悬挂;接着镜头转向寺庙周围的老树,枝干盘曲如打坐的僧人,这些树可能已经生长了上千年。一动一静之间,既有自然的壮美,又有时间的沉淀。

后两句"桥板遥通绝涧,藤萝上合诸天"把视线引向更深处:一座小木桥孤零零地架在深涧上,像是通往与世隔绝之地的通道;抬头看,茂密的藤蔓植物缠绕向上,仿佛要连接到天界。这里的"诸天"是佛教用语,指各种天界,但诗人用藤萝这个具体意象来表现,让抽象概念变得生动可感。

全诗最妙的是看似在写景,实则处处暗含禅机。飞瀑象征顿悟的瞬间,古树代表修行者的定力,小桥暗示修行之路的孤绝,藤蔓则展现对超脱的向往。诗人没有直接说理,而是让这些自然景物自己"说话",让读者在想象这幅山水画时,自然感受到那种遗世独立的宁静与永恒。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