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宫廷的祥和景象,同时暗含对君王的赞美。
开头两句写宫廷的华丽建筑和初春的景色:朱红的宫门、白玉台阶,积雪消融,兰花小径显露出来,展现出一派富贵又清新的气象。
中间四句用自然景物烘托宫廷的庄重与生机:斋戒的宫殿云雾缭绕,祭祀的池塘风平浪静;芳草早早地迎接春天,而阳光却似乎故意放慢脚步,让万物慢慢苏醒。这里用拟人手法,把芳草和阳光写得很有灵性,暗示朝廷的恩泽虽迟但到。
最后两句直接赞美君王:太平时代的皇帝心系百姓,勤政爱民,根本不需要臣子们再去祈求神灵赐福。这是对统治者的委婉奉承,认为他的德行已经足够,无需额外的仪式来证明。
全诗风格典雅,用景物渲染气氛,把对君王的称颂融入对春日的描写中,显得含蓄而庄重。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