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宿小民家夜闻虎因有感

虎叩门,山风袅袅吹黄昏。编蓬为户邻虎穴,敢于虎口寄浮生。

干戈时有人相食,吏猛于虎角而翼。虎叩门,不敢入,使我怆恻长叹息。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山里借宿农家时,晚上听到老虎敲门声的亲身经历,由此联想到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四句)写实景:黄昏时分山风阵阵,突然听到老虎来敲门。诗人住在用茅草编成的简陋房子里,居然和老虎做起了邻居,简直就像在虎口下讨生活。这里用"虎口寄浮生"的夸张说法,既写出了居住环境的危险,也暗示了生活的艰难。

第二部分(中间两句)是诗人的联想:现在战乱频繁,饥荒严重到人吃人的地步,那些官吏比老虎还要凶猛,他们头上长角身上长翅膀(形容凶神恶煞)。这里把贪官污吏直接比作吃人的猛兽,而且比真老虎更可怕。

第三部分(最后三句)回到现实:奇怪的是老虎只是在门外徘徊,最终没有进来。这个细节让诗人感到既庆幸又心酸,忍不住发出沉重的叹息。老虎尚且知道克制,而那些鱼肉百姓的官吏却肆无忌惮,这个对比特别发人深省。

这首诗最妙的地方在于用"真老虎"和"官吏这只虎"作对比:真老虎来敲门但不敢进,而官吏这只"虎"却天天在祸害百姓。通过这个生动的比喻,诗人既写出了乱世百姓的生存困境,又尖锐地讽刺了当时腐败的官僚系统。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