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富春山送人归闽

君不见富春山,富春山色行人看。层峦叠嶂带江渚,垂萝鸟道青漫漫。

钓台百尺凌空险,石磴萦纡紫苔掩。芳草洲前翠欲流,夕阳渡口晴如染。

羊裘钓叟今何在,千古行人增感慨。不见高风动客星,空馀濑水流东海。

今日山前歌送君,明朝山下便离群。片帆直指桐江过,薄暮猿声那忍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富春山的壮美景色,同时融入历史典故和送别之情,读来既有画面感又触动人心。

开头用"君不见"直接带读者进入场景:富春山的美景让过往行人都忍不住驻足观赏。接着用"层峦叠嶂"描绘山势连绵,江中小岛点缀其间;"垂萝鸟道"写山间小径被藤萝缠绕,满眼青翠。这些描写就像用文字作画,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山水长卷。

中间部分特别提到著名的严子陵钓台,用"百尺凌空"突出其险峻。随后用"芳草洲""夕阳渡口"继续渲染美景,色彩明丽如画。但笔锋一转,想到在此隐居的严子陵(东汉著名隐士)早已不在,只留下传说和奔流的江水,带出物是人非的感慨。

最后回到送别主题:今天还在山前为你送行,明天你就将远去。想象友人乘船经过桐江时,傍晚听到猿猴哀鸣,更添离愁。这里用"猿声"这个典型意象,把离别的不舍表达得含蓄又深刻。

全诗巧妙地把山水之美、历史之思、离别之情融为一体,就像用文字拍了一部山水纪录片:既有航拍般的壮阔全景,又有特写镜头般的细节,最后以声画结合的方式收尾,余韵悠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