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香螺从捕捞到品尝的过程,充满生活趣味。
前两句写香螺的来历和特点:这种大螺产自江边,个头大味道鲜,是种特别的美味。诗人用"形庞味特奇"五个字就勾画出香螺的诱人之处,让读者仿佛看到肥美的螺肉。
后两句转入人的活动:厨师为了满足食客口腹之欲,把螺肉烹煮一空,只剩下空螺壳被送到寺庙,由僧人吹奏作法器。这里通过"贪一饱"和"空壳"的对比,暗含对贪食的调侃,又用僧人吹螺的意象增添一丝超脱的禅意。
全诗就像一组镜头:从江边到厨房再到寺庙,通过香螺的命运流转,展现市井生活和宗教氛围的交织。语言直白如话,但螺肉的美味、食客的满足、螺壳的余音都跃然纸上,让人读来口舌生津又心生遐想。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