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儒生从军戍边的所见所感,通过边塞特有的景物和细节,展现了戍边生活的艰辛与复杂心境。
前两句写儒生披上军装远赴边疆,眼前是沙地与白草相连的荒凉景象。"雁阵不冲羌笛怨"用大雁不惧笛声的画面,暗喻戍边人已习惯边塞的孤寂。"狼烟微认塞云底"通过狼烟与低垂的云交织,营造出紧张压抑的战争氛围。
中间四句用细腻的笔触刻画边塞景物:荞麦花沾露堆满废弃的壕沟,蓼花映照下的河水清澈见底,古堤将水流截断。这些看似宁静的景物背后,暗藏着战争留下的痕迹。"渐近界何分内外"一句点明边境线的模糊,暗示戍边人内心的矛盾——既想保家卫国,又渴望回归文人身份。
最后以野禽鸣叫着飞过东西岔路作结,象征戍边人面临的人生选择。全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将戍边生活的艰苦、战争的阴影与知识分子的内心挣扎融为一体,在苍凉的边塞风光中寄托了深沉的家国情怀。
李含章
宋宁国府宣城人,字明用。自少隐居土山,好学工文词。太宗太平兴国间进士。历官屯田员外郎,判户部度支,岁计羡余,奏免诸道供输一年。寻谪外。真宗大中祥符末起判三司,乞便郡,出知本州,政崇简易,讼狱大省,在郡二年罢。仁宗即位,起知江阴军,数月卒。有《仙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