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大理卿王公宇 其二

相阀槐堂远,儒宗洛学优。
文宜摛睿藻,材足赞皇猷。
旧舍甘棠老,新茔宿草秋。
清名知不朽,高碣照林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悼念一位名叫王宇的高官(大理卿)。全诗通过赞美他的家世、学问、政绩和品德,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与怀念。

前两句写王宇出身名门("相阀槐堂远"指祖上是显赫的宰相家族),同时又是儒学大家("儒宗洛学优"指他精通洛阳学派的思想)。三四句称赞他的文采足以书写皇家诏令("睿藻"),才能足以辅佐帝王治国("皇猷")。

五六句用景物变化暗示时间流逝:"甘棠"典故表示他留下的德政已被百姓怀念多年,"宿草"描写新坟上秋草摇曳的萧瑟景象。最后两句直接点明:虽然人已逝去,但他的清高名声会像墓碑一样永远矗立,照耀着山林。

全诗用典自然,既有对逝者生平成就的概括,又通过"甘棠""宿草"等意象营造出深沉怅惘的意境。最打动人的是结尾处"高碣照林丘"的比喻,把抽象的名声具象化为永远发光的墓碑,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生死的精神力量。

何乔新

何乔新(1427年-1502年)字廷秀,号椒丘,又号天苗。江西广昌旴江镇人,何文渊第三子。明代大臣。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后拜刑部侍郎。孝宗嗣位,万安、刘吉等忌乔新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未几,复代杜铭为刑部尚书。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吏部尚书王恕举荐为刑部尚书,弘治四年八月(1491年)辞官归里,辞官后杜门著述。弘治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03年1月19日)卒,年七十六岁。正德十一年(1516年),追赠太子太保,次年追谥文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