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帘亭(戊戌稿,清光绪二十四年)

路转峰回叠磴遥,携筇人上翠微腰。
一亭嵌水古流曲,万石镵云秋气骄。
寒洞声喧山阁雨,大江目极海门潮。
岳阳胜概休相忆,横槊雄心郁未消。
同游陈艮山同年,时极谈洞庭之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和朋友在山水间游览时的壮阔景象和豪迈心情。

前四句写登山过程:山路蜿蜒盘旋,石阶层层叠叠伸向远方。拄着竹杖的游人慢慢登上半山腰。一座亭子仿佛镶嵌在弯曲的古老溪流上,嶙峋的岩石直插云霄,在秋日里显得格外雄伟。

中间四句写登高所见:山洞里传来哗哗水声,仿佛山间楼阁在下雨。极目远眺,能看到大江奔流直到入海口。这里突然转折说:不必总是怀念岳阳楼的壮丽景色(暗指范仲淹《岳阳楼记》),因为眼前这横握长矛般的豪情已经足够让人心潮澎湃。

最后两句点明是和好友陈艮山同游,两人畅谈洞庭湖的美景。全诗通过"万石插云"、"大江入海"等雄奇意象,配合"横槊雄心"的典故(曹操横槊赋诗的豪情),把山水之壮与胸中豪情完美融合,展现了开阔的胸襟和气魄。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