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

天设潼关金陡城,中条华岳拱西京。
何时帝劈苍龙峡,放与黄河一线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潼关的壮丽景色和战略地位,充满豪迈气势。

第一句"天设潼关金陡城"说潼关地势险要,城墙陡峭如金子般坚固,仿佛上天亲手打造的要塞。用"金"字既形容城墙颜色,又暗喻其军事价值如金子般珍贵。

第二句"中条华岳拱西京"写潼关周边环境:中条山和华山像忠诚卫士一样拱卫着长安城。用"拱"字把山脉拟人化,显得山川都在主动保护都城。

后两句转为浪漫想象:"何时帝劈苍龙峡,放与黄河一线行"诗人突发奇想,说什么时候天帝能劈开峡谷,让黄河像一条线般自由奔流。这里把黄河比作被困的苍龙,"一线行"的想象既展现黄河的纤长姿态,又暗含对自然伟力的赞叹。

全诗通过"天设""帝劈"等词语,把潼关的险要上升为天意安排;用"金陡城""苍龙峡"等鲜明意象,在雄浑中见灵动。最后两句的奇特意象,让整首诗从地理描写升华为对自然力量的浪漫礼赞,展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想象力。

王廷相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 。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