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

形胜地。
西陵往事重记。
溶溶王气满东南,英雄闲起。
凤游何处古台空,长江缥缈无际。
石头城上试倚。
吴襟楚带如系。
乌衣巷陌几斜阳,燕闲旧垒。
后庭玉树委歌尘,凄凉遗恨流水。
买花问酒锦绣市。
醉新亭、芳草千里。
梦醒觉非今世。
对三山、半落青天,数点白鹭,飞来西风里。

现代解析

这首《西河》是一首怀古词,通过描绘南京(古称西陵、石头城)的地理形胜和历史变迁,抒发对兴衰无常的感慨。

全词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段写南京的地理优势和历史辉煌。开篇就说这里是"形胜地",让人想起西陵往事。东南地区充满帝王之气,英雄辈出。但如今凤凰台已空,只见长江浩渺,暗示繁华已成过去。

第二段转到现实景象。词人站在石头城上眺望,看到吴楚之地如衣带相连。乌衣巷的夕阳下,燕子还在旧巢栖息,暗用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典故。后庭花的歌声早已消失,只留下流水般的遗憾。

第三段抒发个人感受。词人在繁华街市买醉,却在新亭(东晋名士聚会处)梦醒,发现早已物是人非。遥望三山和白鹭,在西风中感受历史的苍凉。

全词特色: 1. 时空交错,将历史与现实穿插对比 2. 善用典故却不晦涩,如"乌衣巷""后庭花"都是常见典故 3. 景物描写富有画面感,长江、斜阳、白鹭构成苍茫意境 4. 情感含蓄深沉,通过景物传递对历史兴亡的思考

词人通过南京这个历史名城的今昔对比,表达了"繁华易逝"的永恒主题,让读者在景物描写中自然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人生的感慨。

陈允平

陈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生卒年俱不确定,前人认为“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比较合理”,“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