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谢昌国桂山堂

艮斋印袖出名光,归卧西江一草堂。
种满山中浑是桂,怪来月窟更无香。
九秋金粟供朝饭,三径黄花并夕粮。
履上星辰冠上豸,一时脱却濯沧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桂山堂的清雅生活,充满自然意趣和超脱情怀。

前两句交代背景:一位名叫艮斋的隐士("印袖出名光"暗示他曾有名望)如今归隐在西江边的草堂。"种满山中浑是桂"用夸张手法写满山桂花,营造出梦幻般的金色世界。"怪来月窟更无香"是妙笔——连月宫里的桂花都比不上这里的香气,既赞美现实中的桂花,又暗含"人间胜仙境"的隐逸之乐。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隐居生活:秋天的桂花(金粟)是早餐,菊花(黄花)是晚餐,用"朝饭""夕粮"这样接地气的词,把风雅的赏花写得像日常吃饭一样自然。最有趣的是"履上星辰冠上豸"——鞋子沾着夜露像踩着星星,官帽(豸冠)早已摘下,这个细节生动展现了他彻底摆脱官场("濯沧浪"用屈原的典故)、拥抱山野的自由状态。

全诗妙在把隐居写得既唯美又实在:满山桂花是视觉盛宴,月窟无香是嗅觉享受,采花为食是味觉体验,而脱官帽的动作更是充满解放感的肢体语言。诗人通过多感官描写,让我们仿佛跟着隐士一起闻到了山中秋天的气息,尝到了花粮的清甜,体会到了无官一身轻的畅快。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