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东林谒虎溪三笑堂二首 其一
庐山山门何处也,远公戒行深般若。
谁将酒政破山荒,我快驱车驻一下。
百年长醉尽长斋,不妨出社更入社。
南来长揖三先生,攒眉此公知我者。
松顶拟闻襟佩还,落日阴阴泉玉泻。
更向山间款竹关,缘萝鼠妇敲檐瓦。
谁将酒政破山荒,我快驱车驻一下。
百年长醉尽长斋,不妨出社更入社。
南来长揖三先生,攒眉此公知我者。
松顶拟闻襟佩还,落日阴阴泉玉泻。
更向山间款竹关,缘萝鼠妇敲檐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探访庐山虎溪三笑堂的所见所感,充满洒脱不羁的文人趣味。
开头两句用自问自答的方式点出目的地:庐山山门在哪里?原来在得道高僧慧远(远公)修行的地方。这里暗含典故,慧远曾立誓"不过虎溪",但遇到陶渊明、陆修静时破戒相送,三人相视大笑,成为"虎溪三笑"的佳话。
中间六句展现作者的豪放性情:谁说修行就要戒酒?我偏要驱车来痛饮。人生百年何必拘泥形式,像陶渊明那样"出社入社"(指退出又加入白莲社)才自在。我向三位先贤行礼,他们皱眉头的样子说明懂我的真性情。
后四句转入景物描写:松林间仿佛还能听到古人衣袂声响,夕阳下泉水叮咚流淌。我继续在山间竹林漫步,藤蔓上的潮虫(鼠妇)在屋檐轻响。这些细腻的观察让历史典故与眼前景致自然交融。
全诗妙在把严肃的佛教典故写得生动有趣,通过"酒政破山荒""攒眉知我"等活泼表达,展现文人访古时不拘礼法的真性情。最后用泉水声、虫鸣声作结,余韵悠长,让人仿佛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