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冬至时节的景象和作者的心境变化,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
前两句写冬至阳气初生的自然规律,同时表达对皇权的敬仰。"天地阳回"指冬至后白天变长,古人认为这是阳气回升的象征;"履长"指冬至日影子最长,古人要在这天祭祀祈福。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生活状态:时间像流水般消逝,官署冷清只有山峦为伴。天寒地冻时连砚台都结冰无法写字,但生起茶灶取暖又让人感到温馨。这里"冻合砚池"和"暖生茶灶"形成鲜明对比,暗示虽然环境艰苦,但也能找到生活乐趣。
最后两句写用滁阳美酒消磨时光,期待早春梅花开放的闲适心境。"拭眼"二字用得巧妙,既可能是擦亮眼睛等待花开,也可能是擦去眼中愁绪迎接新春,透露出在严寒中对春天的期盼。
全诗以冬至为切入点,将自然变化、仕途感慨和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在萧瑟冬景中透出温暖希望,展现了古人顺应自然、苦中作乐的生活智慧。
潘希曾
潘希曾,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因灾异奏陈八事,指斥近幸。出核湖广、贵州军储还,不赂刘瑾,刘瑾大怒,矫诏廷杖除名。刘瑾伏诛,起迁吏科右给事中。嘉靖中历太仆卿,伏阙争大礼。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筑长堤四十余里,期年而成。历兵部左右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初四日卒于官,年五十七。赠兵部尚书。有《竹简集》及《奏议》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