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乐天竹阁"的楼阁,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前两句写楼阁虽然还在,但当年在此居住的白居易(白公)已经不在了,暗示物是人非的感慨。接着用"百尺高楼"和"千竿翠竹"的意象,既展现了楼阁的高耸入云,又突出了竹林清幽静谧的氛围。
中间部分通过渔屋、佛宫等建筑细节,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亭影流动、佛香缭绕的描写,让静止的建筑充满动态美感。
最后两句提到石碑记载着丞相的事迹,归功于地方官员的治理,在写景之余加入了历史人文元素,使诗歌内涵更加丰富。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对竹阁及周边景物的细腻刻画,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先贤的追思和对自然与人文和谐之美的欣赏。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