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平实的语言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公平不是靠死板的标准,而是靠内心的正直。
前两句说刘司训在南昌主管教育("主六经"),工作就像用秤称东西一样需要公平处理各种事务("称量万事")。这里把教育工作比作称东西,形象地说明教育者需要平衡各方需求。
后两句最有意思。诗人幽默地说:"别笑我这个老头子做事没原则('随起倒'),我家的秤上根本没有刻度('无星')"。这里的"无星秤"是点睛之笔,表面说秤没有刻度称不了东西,实际是说真正的公平不在表面规则,而在内心的道德准则。就像老师教育学生,不能机械地套用标准,而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全诗用日常的"秤"作比喻,把抽象的教育理念说得生动有趣。既夸赞了刘司训的工作,又传递了一个智慧:做人做事真正的平衡之道,在于守住本心,而不是死守规矩。这种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让深刻的道理变得亲切易懂。
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