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秋夜景象。开头用傍晚的声音和初飞的大雁,搭配早秋的夜色,营造出季节交替时的淡淡凉意。接着诗人独自望见海上升起的月亮,月光洒在朋友池边的楼上,画面清冷而孤独。
中间部分写山间的云轻轻掠过高楼,银河仿佛流入了云中,这些自然景象的描写既宏大又细腻,让人感受到天地间的广阔与流动感。最后两句透露出诗人的矛盾心情:虽然满月的光辉很美,但想到朋友远在千里之外,这美景反而让人更觉思念。
全诗通过秋夜、孤月、流云等意象,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美景当前却无人共赏的淡淡惆怅。语言简洁优美,意境深远,能让读者感受到那种静谧夜空中弥漫的思念之情。
储光羲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