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洲闻晓角

寒耿稀星照碧霄,月楼吹角夜江遥。
五更人起烟霜静,一曲残声遍落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拂晓时分的江边场景,通过几个简单的画面传递出清冷孤寂的意境。

前两句写黎明前的星空与号角声:稀疏的寒星点缀着青黑色的天空,月光笼罩的城楼上传来遥远的号角声,回荡在夜色中的江面上。这里用"寒耿"形容星光微弱却执着地闪烁,"稀星"和"碧霄"形成空旷的对比,"夜江遥"让声音显得格外悠远。

后两句写天亮时分的景象:五更天(凌晨3-5点)人们开始活动,江面雾气与晨霜显得格外宁静。这时最后一段号角声渐渐消散,仿佛随着退潮的江水一同远去。"烟霜静"与"遍落潮"形成动静对比,用潮水的退去暗示号角声的消逝。

全诗妙在将听觉(号角)与视觉(星、月、霜、潮)自然融合,用"残声遍落潮"这个通感手法,让声音有了具体的形态。短短四句就像一幅水墨画,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清冷的景物传递出淡淡的羁旅愁思。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个"遍"字,让号角声和潮水共同构成了一个渐渐远去的意境。

张祜

张祜(hù)(约785年—849年?), 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