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别号莲塘者以自附于濂溪之说予谓之曰于中通得圣人之体于外直得圣人之用于不支蔓得圣人之真于出淤不染得圣人之清遂感而赋之

清清塘中莲,亭亭思公贤。
思公爱公莲,欲往隔湖天。
通直得自性,芳意谁与传。
岂无牡丹艳,徒为俗子怜。
扳荷玩水珠,弄化不成圆。
何因动遐想,敛衽莲峰前。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莲花为线索,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向往和对世俗浮华的反思。

开头用"清清塘中莲"描绘出纯净的莲花形象,带出对"公贤"(指品德高尚之人)的思念。诗人想亲近这样的贤者,却像隔着湖天般难以触及。

中间部分点明主旨:莲花"通直"的茎干象征着圣人的正直品格,它的清香难以言传。诗人用牡丹作对比——虽然艳丽但只博得俗人喜爱,暗示浮华外表不如内在品格可贵。

后段通过两个生动画面深化主题:玩水珠却弄不圆,暗喻刻意追求完美反而失真;"敛衽莲峰前"的遐想,则展现了对高洁境界的虔诚向往。

全诗用莲花贯穿,将物象与哲理自然融合。没有说教,而是通过意象对比和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真正的美在于内在的通达正直,而非外表的华丽。最后那个整理衣襟的细节,尤其能引发我们对崇高事物的敬畏之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