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索书者甚夥有涉水攀舷拜索恳至者余皆执笔应之至河西务将登陆而舟师又以十纸请予既为书作四句自笑云

山阴老妪初惜扇,得价重来不与书。
我怪右军胸次隘,随求随与又何如。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一个幽默的故事,反映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以及诗人对待请求的态度。

诗的开头用了一个典故:东晋时期的书法家王羲之,因为有一把扇子上题了字,被一个老太太高价收走,王羲之没有再给。这表示王羲之对那些看似珍贵的求字行为并不在意。

接下来,诗人说自己就像那个老太太,起初对求字者不太在意。但是后来,求字的人很多,甚至有冒着水花、攀上船舷,恳切地请求,诗人就都答应了。这说明诗人对求字的态度比较通达,不再像王羲之那样严厉。

当诗人快要到达河西务(一个地名)准备上岸时,船夫又拿来了十张纸请诗人写字。诗人感到有些可笑,于是自嘲地写下了四句话来表达自己这种情绪。

整首诗通过这种幽默的方式来表达一个道理:对求知的要求我们应该更加宽容和慷慨,而不是苛刻拒绝。诗人以此自嘲,实际上传达了一种积极、开放的态度,愿意分享知识和才华。

张弼

(1425—1487)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