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趋炎附势的食客形象,讽刺了社会上攀附权贵的风气。
前两句写食客的外表:头巾鞋子光鲜亮丽,神气活现地出入豪门大户,像发疯一样跑来跑去。"悬箔"指富贵人家,"走如狂"生动刻画了他巴结权贵的急切模样。
中间四句具体写他的行为:经常带着酒菜去讨好崔赡这样的权贵,又急忙驾车去拜访辟疆这类名人。把各家权贵的好菜拼成一桌宴席,还没等主人动筷子,他就迫不及待要先尝。"染公鼎指"这个动作特别形象,活画出他谄媚贪吃的丑态。
最后两句突然转向:作者让这个食客给贫民窟里挨饿的读书人带句话——现在这个时代,还有谁会像古代接济子桑的贤人那样来帮助穷人呢?这里用对比手法,一边是巴结权贵的食客,一边是无人问津的贫士,讽刺效果更强烈。
全诗就像一幅生动的讽刺画,用夸张的动作描写和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当时社会上"傍大款"的不良风气。最妙的是结尾的转折,从对食客的讽刺,升华到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让读者在笑过之后陷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