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定庵生日涯翁有八十三回秋月圆之句乙亥仍用韵但改三为四约岁赋一篇今年未及赋而捐馆追用翁意奉补此章僭不自量正可发寿筵之一粲也
麓堂诗例起年年,八十五回秋月圆。
海上衣冠今洛社,壶中日月自尧天。
烟霄未远三山路,锦绣难追十客筵(翁去年诗语也)。
试向骚坛论晚节,此情端合为公偏。
海上衣冠今洛社,壶中日月自尧天。
烟霄未远三山路,锦绣难追十客筵(翁去年诗语也)。
试向骚坛论晚节,此情端合为公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纪念一位已故长辈("涯翁")而写的生日贺诗补作。全诗通过温暖平实的语言,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敬仰。
前两句交代写作背景:这位长辈生前每年生日都会写诗("麓堂诗例起年年"),去年他85岁时还写过"八十五回秋月圆"的诗句。这里用"秋月圆"既点明生日在秋季,也暗喻人生圆满。
中间四句描绘长辈生前的生活场景:他像古代洛阳名士们一样德高望重("今洛社"),过着神仙般逍遥的日子("壶中日月")。虽然没能去成传说中的蓬莱仙山("三山路"),但去年生日时还设宴招待十位宾客,场面热闹非常。
最后两句是情感升华:如果要评价诗坛前辈的晚年品格("论晚节"),这位长辈确实值得特别推崇("为公偏")。"偏"字用得巧妙,既表示偏爱,又暗示长辈确实与众不同。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而是用"秋月""壶中日月"等清新意象,通过回忆生日宴席、评论文坛地位等生活细节,塑造出一位德高望重、生活雅致的长者形象。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平淡中见真情的怀念——虽然人已逝去,但通过补写生日诗这种方式,让记忆中的音容笑貌永远鲜活。